“小切口”帶動“大改善” 家門口顏值再提升
來源: 蘭州新區報
記者 李佳麗
時間: 2024/11/08/ 11:54
字號:[大][中][小]
近年來,秦川園區圍繞建設宜居、智慧、韌性城市,聚焦群眾關心的城鄉環境突出問題和城市管理薄弱環節,大力推進城鄉環境凈化、序化、綠化、美化和亮化,以“小切口”帶動“大改善”,刷新城市“顏值品位”,提升群眾“幸福質感”。

臨時攤點有序排列,規范經營。
從“治理臟亂差”向“追求整體美”轉變
秦川園區著眼統籌城鄉協同整治,將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三級書記”一起抓、相關部門各司其職抓,深入開展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打造整體美、村莊美、庭院美、田園美、民風美的“五美秦川”。
對渣土揚塵、砂石超限超載運輸、違章搭建、店外經營等城鄉環境的“頑疾重癥”進行全面整治和動態清理,重點治理秦川鎮鎮域、上川鎮鎮域、小橫路中心社區、化工園區等區域周邊店外經營、雜物亂堆亂放、違規占道經營、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全面促進秦川園區整體環境品質提升。
城鄉面貌的巨大提升,既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又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大家都成了‘環保衛士’,亂扔垃圾的人少了,我的工作也輕松了!”環衛工人火女士說。
從“面上治標”向“全面治本”轉變
在小橫路安置房便民市場、秦川鎮臨時攤點等地,一個個攤位整齊排列,前來采購的市民絡繹不絕,煙火氣十足。
為推動城市治理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秦川園區先后制定出臺規范標準:加強夜市、疏導點等擺攤經營點位及周邊區域的常態化執法管控,進一步規范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等現象。按照定時、定點、定責、定人原則,由園區建設局、屬地鄉鎮(中心社區)及相關單位統一規劃,規范建成3處臨時市場和20余處便民疏導點,引導商販應入盡入,細致勾勒“煙火秦川”的文明景象。
“小橫路小區北門補種了綠化帶,北側道路攤鋪了瀝青路面,還規劃了錯時的早餐攤位,不僅方便周邊群眾,也為我們企業職工提供了極大便利。”東金硅業職工王先生說。
從“突擊式應對”向“常態化管理”轉變
秦川園區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出城鄉管理的常態長效方法,開啟“出門就上班,上班直接上路”的“馬路辦公”模式,進行定崗管理與機動管理相結合,日常管理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值守、巡查和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相結合的全天候、全覆蓋管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與此同時,以兩鎮一中心社區及村(組)為主,建立健全網格員巡查隊伍,將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政設施、消防安全、“打非治違”、建筑垃圾、亮化綠化等納入網格巡查范圍,構建了“聯創共建”的城鄉管理網格化體系。同時,到群眾中去宣傳政策、聽取意見、收集信息、解決問題,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在精細化管理中擦亮宜居宜業的溫暖底色,讓群眾生活更有溫度、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