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實踐】
以改革促發展 奮力打造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訪秦川園區黨委書記趙宇寧
來源: 蘭州新區報
時間: 2024/08/06/ 09:38
字號:[大][中][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系統謀劃、作出戰略部署。審議通過的《決定》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和‘作戰圖’。”秦川園區黨委書記趙宇寧說。
趙宇寧表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秦川園區將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力點,錨定《決定》確定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和“七個聚焦”改革方向,緊扣省委“四強”行動和市委“1139”工作部署,圍繞新區“三新五化”思路舉措和“111”發展目標,聚焦園區“1366”工作主線,充分發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把握總體要求、聚焦目標任務,切實做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題、破題、解題文章,讓改革之“花”在秦川大地上結出更多發展之“果”,努力把秦川園區建設成為新區重要的產業聚集區、城鄉融合區、生態示范區,奮力打造“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秦川力量。
以擔當實干壯大實體經濟
全會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產業之根,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和支柱。”趙宇寧說。今年以來,秦川園區全力以赴推動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城市礦產與表面處理、新型建材、商貿物流、現代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重點產業聚集壯大。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5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87.5億元、同比增長16.5%,完成轄區固定資產投資84.35億元、同比增長14.5%。
“園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基調,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區建設,全力以赴強工業、擴投資、穩增長、抓改革、惠民生,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加速轉變,切實扛起工業‘主陣地’、創新‘主引擎’、經濟‘主戰場’責任擔當,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積極謀劃布局未來產業方向,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積蓄更大潛能。”趙宇寧說。
以更實舉措推動項目“雙進”
全會指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秦川園區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持續擦亮“秦放心·秦滿意”營商服務金字招牌,高效落實“白名單”“六必訪”“企業家日”等制度,一切服務圍著企業轉、一切要素跟著項目跑,有力推動簽約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效。今年以來,主動赴外開展招商引資36批次,拜訪頭部企業120余家,引進優質龍頭產業項目90個、簽約額達155億元。同時,積極協調解決東金硅業、耀望、粵水電、巴蜀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問題130余個,推動76個新建、續建項目加快建設,10個省、市列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達到63%。
“我們將聚焦‘6+N’主導產業‘接鏈補環’,進一步樹立‘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鮮明導向,扎實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精心梳理研究產業鏈條目錄和重點目標企業清單,全力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形成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良好氛圍,以招商引資新突破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趙宇寧表示。
以更高標準推進科技創新
全會提出,科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之一。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秦川園區扎實開展“強科技”行動,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雅本抗病毒等中試項目成功落地轉化,康巴斯、托球生物等8家企業獲評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康鵬威耳、公航旅低碳等8家企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化工企業授權和在申請專利數達到501個,發明專利占比56%,化工園區入圍全國第七批“智慧化工園區單位”名單。
“秦川園區將始終把推動科技創新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行深度融合,聚焦科技創新重點任務,推動產業培育、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構建以產業項目‘促’科研平臺落地、以科研平臺‘助’產業集群發展的循環發展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科研平臺和高新技術企業入駐落戶,讓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產品和發展成果。”趙宇寧說。
以更寬視野統籌城鄉融合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會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近年來,我們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園區國有企業為主體,積極探索搭建‘土儲銀行’平臺,先后流轉土地13.6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5.4萬畝,引進優質農業規模化經營主體30余家,建成新區北部最大的集中高效現代農業種植區。同時,我們還探索實施‘黨建聯建+產業聯盟’助推鄉村振興模式,通過村集體資源整合、抱團發展,建成東昌村千畝藥材種植加工基地、炮臺村滴灌帶生產線、華家井村日化用品生產車間、東川村衛生紙生產加工等一批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帶動轄區39個村集體經濟從平均不足5萬元快速增長到40萬元。2023年底,園區黨委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趙宇寧介紹說。
趙宇寧表示,園區將立足產業優勢,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積極構建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內容的經營體系、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體的生產體系,推動秦川、上川兩鎮融合發展,打造“秦王川”農特品牌及電商銷售平臺,激活村級集體經濟自我造血動能,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成效。
以更深感情增進民生福祉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秦川園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改善民生創造高品質生活,開辦新區首家清真特色老年助餐機構“社區幸福食堂”,建成新區首家“零工市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994人,新增城鎮化就業7000人,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小橫路中心社區綜合文化站被省文旅廳評為全省特級綜合文化站。
趙宇寧表示:“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秦川園區將聚焦人民群眾新期待,持續優化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服務保障水平,健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安全治理體系,完善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體制機制,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園區建設、小橫路‘一刻鐘城市便民圈’建設,加快建設綠色秦川、平安秦川、幸福秦川,以可感、可及、可信的改革成果造福于民。”
改革貴在行動、重在落實。
“秦川園區將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面臨的新形勢新定位新要求,自覺把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部署要求落實到園區各項工作中,錨定‘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使命定位,聚焦打造‘千億級綠色化工新城’目標要求,著力打造產業聚集區、城鄉融合區、生態示范區,為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秦川力量。”趙宇寧說。